查看原文
其他

防寒、进补、解“秋乏”……牢记这5点,为过冬打好基础

“一夏无病三分虚”,“三伏天”已经结束了,相信大家也都明显感觉到空气里的凉意和秋风的友好~

但先别大意,从出伏开始到9月23日(秋分),这段时间可是“养生关键期”,一不小心就可能有各类疾病找上门来!


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出伏后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吧~

出伏后的养生

牢记“两宜三防”

Vol.1

秋进补,宜先健脾后平补

出伏后,天气逐渐凉爽,人的食欲也逐渐恢复。此时正是人们进补的好时机,既可以弥补苦夏后身体的损失,又可以为入冬抗寒做好准备。


但需要注意的是,“贴秋膘”不可盲目。因为经历了酷暑后,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虚弱,此时盲目进补,其摄入的营养物质并不能正常地吸收、利用,而且大量滋腻的食物会加重脾胃负担,导致消化功能紊乱。


因此,秋季进补,应该先调脾胃,并以平补、清补为主

三白粥,健脾胃

【食材】山药10克,健脾益气;白扁豆10克,健脾养胃;生薏米15克,健脾除湿。

适合贴秋膘的食物

藕、芋头、红枣、黑芝麻、海带、鱼肉、大豆及豆制品等,此类食物富含蛋白质、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、维生素等营养素,但动物性油脂含量较低,而且口味清淡易于消化吸收,适合用来进补。

Vol.2

防寒御暖,护心血管

出伏后早晚比较凉快,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太清凉的衣服,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,防止受风,且一定护好脖子、后背、脚部,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;另外,尽早撤下凉席,夜晚睡觉时,空调温度不宜过低,甚至可以不开。


若有受凉易腹泻、经常关节疼痛的人,可以试试下面这款温熨包:

【组成】花椒20克、干姜20-30克、艾叶30-60克、炒豆蔻20克、砂仁20克、大粒盐半斤,共同缝制成一个药包。

【用法】用微波炉高火加热,普通人群加热1-1分半钟,糖尿病人群加热不超过1分钟。加热后的药包可以根据自我需要,从肚脐处的神阙穴到膝盖处的足三里进行热敷。

【注意】热敷时每个部位停留的时间不宜过长,3-5分钟即可,以免烫伤。

Vol.3

防秋燥,分清温燥、凉燥

秋分以前是风热温燥为主,这时暑气未消、气温较高、雨水较少,容易引起嗓子干痒咳嗽,且舌干苔黄,身热有汗。不妨试试下面这款川贝炖梨,帮助缓解这些不适:


温燥,川贝炖梨

【配方】

选取川贝粉3克,化痰止咳、清热散结;秋季白梨1个,清热化痰、滋阴润肺;冰糖适量。

【做法】

*梨去把儿,削盖,把梨核掏出。注意不要掏穿梨底。

*在梨中放入川贝粉和几颗冰糖。

*盖回梨盖用牙签戳上,上锅隔水蒸1个半到两小时即可。


秋分以后是湿寒凉燥为主,这时气温骤降、雨水增多、湿气加重,容易出现咳嗽喉痒、干咳无痰、舌白而干、恶寒无汗等症状。给大家推荐一款杏仁紫苏茶能预防或改善凉燥:


凉燥,杏仁紫苏茶

【组成】

杏仁6克:偏温,偏苦,通便、止咳、降气。

紫苏10克:辛温,化痰理气,解表发散。

红糖5克:润心肺。

【做法】

杏仁去皮(打粉也可以),放入水里煮5—10分钟,再加入紫苏,泡10分钟左右,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红糖。

Vol.4

防秋困,早睡早起

增加一个小时睡眠

俗话说:春困秋乏。机体为顺应四时,出伏后很多人更容易感到疲乏了,还有睡眠不足的现象,特别是老年人。但时间久了,不仅精神状态更差,机体免疫也会降低,冬季就更容易生病了。

为了缓解秋乏,需要睡得早一点,早睡早起,较之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,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。

Vol.5

远霉菌,通风宜勤

出伏后,气温略有下降,没有夏季那么炎热,而雨水又会增多,温暖潮湿的环境给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,很容易在媒介物上生菌,包括衣柜、卫生间、落叶等处。

因此,更要做好家居卫生工作,天晴时要多开窗通风,换季衣物建议清洗晾晒后再穿。


文章来源:我是大医生官微

往期推荐


喝水最好用这种杯子!很多人都用错了......

提醒!顺义区新冠疫苗接种点位调整开诊时间

警惕!已出现死亡病例!关于炭疽这些知识要了解

一图读懂 | 儿童青少年“三好”促健康的倡议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